【虐兒案件】防止虐待兒童會憂疫情下增隱藏虐兒個案 促當局設強制通報機制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1/04/14 20:31

分享:

分享:

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黃翠玲指,疫情下社工、老師接觸兒童機會減少,擔心更多虐兒個案隱藏在社區。(資料圖片)

繼5歲女童被虐殺案中的父親和繼母昨(13日)被裁定謀殺罪成,今日(14日)又有母親因向子女淋潑熱水,承認有意圖導致他人身體受嚴重傷害等3罪。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黃翠玲指,疫情下社工、老師接觸兒童機會減少,擔心更多個案隱藏在社區,而兒童受虐的原因往往來自家長自身問題,建議家長勇於求助,並促當局設強制通報機制,以幫助及早介入懷疑虐兒個案。

黃翠玲表示,社署記錄的新成立高危虐兒個案數字,在2018年及2019年升至逾1,000宗的高峰,雖然去年數字回落至940宗,但她擔心只是因為疫情停課,兒童減少參與學校、社交活動,令老師、社工接觸兒童機會減少,令數字有所減少。

她續指,疫情下家長可能因經濟或生活壓力,對管教失去耐性、長期困在家中影響心理健康、子女在家網課時,家長要擔當老師的角色,擔心子女的學習進度、以及更多處理兄弟姊妹的衝突等,都是疫情以來增加的危機因素,令家長情緒出現問題,加上兒童接觸老師和社工機會減少,憂更多的虐兒個案因此隱藏在社區。

她說,近7成的虐兒個案起因,都是與施虐者自身的問題有關,例如管教、養育技巧不足、有情緒和心理問題及有不良嗜好,提醒家長倘自身有問題又無法向親友求助,就應尋求專業協助,如社工或醫生。她強調,當家長第一次傷害子女而不醒覺,雪球將愈滾愈大。

她又建議,當局應設強制通報機制,由社工、教職員和醫護人員等專業人士開始,倘判斷懷疑出現虐兒事件,就要在指定時間內通報;參考外國,通報時間一般為24至48小時內。當局亦應增強配套,包括足夠的人手和專責部門處理虐兒事件,包括評估危機、設分流,優先處理危急個案。另一方面則要增加更多培訓,以提升社工、教師等對虐待兒童個案的敏感度,及按專業判斷而不需擔心「斷錯症」,減少個案被隱藏的機會。

37歲母向兒子及女兒淋熱水,更曾因威脅丈夫直播淋熱水過程,今日認罪候判,詳情即看:【下一頁】

5,000元電子消費券料暑假登記,即看申請資格及登記方法:https://bit.ly/3uOA7pT
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
記者:徐紹軒